一、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
中草药大多是生药,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,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。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,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,切勿浸泡冲洗,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,从而影响中药疗效。
二、煎药用具选择
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、砂锅为好,搪瓷、不锈钢亦可,但忌用铝、铁器、铜器,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,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。
三、煎煮前先预浸
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,然后加冷水(宜用自来水、蒸馏水、洁净的井水)至高出药平面1~2厘米,浸泡30—60分钟,以饮片浸透为准,然后煎煮,切忌加热水直接煎煮。经浸泡后,干瘪的细胞吸足水膨胀,利于煎药时有效成分溶出。用热水尤其是开水浸泡则在细胞表面形成“膜”,把有效成分封固在细胞内难以煎出。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,吸水量较大,煎煮前应补充加水。
四、煎药时间
根据待煎药材的气味和质地而定,通常以武火(大火)煮沸始计时,再以文火煎20~30分钟,用纱布滤出头煎药液(头煎);药渣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.5~1厘米煎1次(二煎),煎煮时间可略短些,用纱布滤出二煎药液。一般解表药头煎煮10~15分钟,二煎煮10分钟。滋补头煎煮30~40分钟,二煎煮25~30分钟,有先煎药需先煎10~30分钟,后下药应在最后5~10分钟入锅。
五、药液煎出量
成人每帖中药煎出药液量一样平常以200毫升为度,具体方剂遵医嘱。
服用中药的方法
1、服药时间:一般分早、晚一次,每次各半,补益药宜空腹服,镇静药宜睡前服,消导药宜食后服,发汗药宜热服,清热药宜温服,泻下药须空腹服,但不可过量,以免虚脱;
2、服药的次数:一般每日服药2~3次,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,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,不拘次数。
3、服药方法:一般性的中药宜温服;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,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。治感冒的中药要趁热服;清热解毒的中药宜冷服;呕吐的病人宜少量多次服;咽喉疾患者宜多次频饮,缓缓咽下,使药液充分接触,迅速奏效。
4、服用中药量:量的多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、年龄等情况而定。一般成人一次量为200毫升(约一饭碗),儿童为50-100毫升(约小半饭碗)。
5、药饮选择:一般用白开水送下,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,可饮姜汁,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。
6、饮食注意: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。服用中药时脾胃虚弱、泄泻腹痛的患者,更忌此类食物。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。服用治感冒的中药忌生冷及酸味食物。
7、服药后密切观察疗效、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。